我看字典>诗词古文>王大学士生平

王大学士生平介绍

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查看王大学士的诗词古文

生平

  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

  王约奏二十二事即“实京师,放差税,开猎禁,蠲逋负,赈穷独,停冗役,禁鹰房,振风宪,除宿蠹,慰远方,却贡献,询利病,利农民,励学校,立义仓,核税户,重名爵,明赏罚,择守令,汰官属,定律令,革两司”及后建议行封赠、禁服色、兴科举,皆被采纳实施,成为元代前期的施政纲领。

  迁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请发米续赈,前后救活京畿东道饥民五十多万人。仁宗在东宫,雅知约名,思用以自辅,擢太子詹事,多所匡正。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至治三年,高丽因王约一言而存国,高丽人说:“不绝国祀者,王公也”。

  曾“出赈河间饥民,均核有方,全活甚众。” 当地百姓曾建有王约庙纪念,今河北省任丘市仍有王约村(前王约村、后王约村)。王约在元世祖时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后任中书、詹事、集贤大学士,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顺七朝,从事于公文撰拟长达五十年之久。其间朝廷重要文诰都由王约把总。

  仁宗时曾通告各大臣:“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王约与欧阳玄,凡朝廷内的重要文诰和典册,多出自他们之手,并称元初“鸿笔”。王约英宗时以集贤大学士致仕。后又奉诏条定元初以来律令,名《大元通制》。著作有《潜丘稿》三十卷,《史论》三十卷及《高丽志》四卷,《元史》有传。 子王思诚字克修,奉议大夫、秘书监著作郎,其后代迁山东滕州江苏沛县丰县等地。

  王约1252年生

  1277-1287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承旨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府,奏授从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掾。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

  1288-1294年,拜监察御史,授承务郎。转御史台都事。

  1295-1302年,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调兵部郎中,改礼部郎中。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

  1304-1307年出使高丽,还,除太常少卿。诏约同宗正御史谳狱京师,约辞职在清庙,帝不允。特拜刑部尚书。

  1308-1310年,迁礼部尚书。

  1310年擢太子詹事丞。

  1311年进太子詹事 。

  1312年特拜河南行省右丞。

  皇庆改元元日,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树碑。

  1316年,巡行燕南山东道。拜枢密副使。

  1321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复相,约辞职不出。

  1322年,以年七十致仕。

  1323年,复拜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以其禄居家,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至治之政,多所参酌。又尝奉诏条定国初以来律令,名曰《大元通制》,颁行天下。

  1333年逝世,葬京城西冈子原(元河北宛平县香山乡,今北京海淀区香山乡)。

猜你喜欢

  • 妙信

    妙信,字山愚,号诗禅。瓜州僧。

  • 萧昕

    萧昕(702-791),河南人。少补崇文进士。开元十九年,首举博学宏辞,授阳武县主簿。

  • 崔郊

    崔郊,唐朝元和间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云溪友议》卷上、《唐朝纪事》卷五六)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 赵培基

    赵培基,字二维,号鹿宾,平乡人。顺治辛丑进士,官陵水知县。

  • 潘尼

    (约250—约311)西晋荥阳中牟人,字正叔。潘岳从子。少有清才,以文章见知。初应州辟。武帝太康中举秀才,迁太常博士。惠帝元康中出为宛令,有惠政。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囧起兵,尼奔归,囧引为参军,与谋时务,兼掌书记。事平,封安昌公,累迁太常卿。洛阳将没,携家欲还乡,道病卒,年六十余。与潘岳以文学齐名,时称“两潘”。今有《潘太常集》辑本。

  • 周洎

    (?—1185)台州临海人,字子及。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五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差江东宪司干官,除太学正。见帝具论内侍王抃之奸,遂逐抃在外宫观。除国子监主簿,论边事累数千言,纤悉指画,如目见无遗。将召试馆职,得暴疾卒。

  • 李甲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李景元在元符(1098—1100)年间曾任武康县令;词存九首,见《乐府雅词》卷下。

  • 宗衍

    ( 1309—1351)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 郑质夫

    郑质夫,增城人。明世宗嘉靖间人。事见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