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诗词古文>徐淑生平

徐淑生平介绍

徐淑,东汉女诗人(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陇西(今甘肃通渭)人。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陇西(今属甘肃)人,徐淑丈夫。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徐淑有诗集传世。(《补续汉书艺文志》)所作今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查看徐淑的诗词古文

后代评价

  说到徐淑的诗歌成就,还是要联系着她老公秦嘉一起说的。夫妻二人都可以诗文,当下存秦嘉诗六首和文二段;徐淑诗一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为夫妇往来叙情之作。从文人五言诗发展过程来看,秦嘉与徐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作品表明文人五言诗的技巧渐趋成熟。诗歌评论家钟嵘更是在《诗品》中将他们列入中品。以为“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并认为徐淑诗仅次于班婕妤《怨歌行》、为汉代难得的女诗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女诗人、徐淑一生为一个情字而活、为情坚守、为情发光。所谓“比目连心游、鸳鸯结伴啼。河枯石已烂、身影不见离”。

相关事件

  在甘肃通渭县城西八十华里的榜罗镇附近有个秦家坪,坪上有一座合葬墓,里面安静地睡着甘肃省东汉时期的杰出“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

  据《辞海》释,秦嘉是东汉诗人,字士会,陇西(今甘肃东南)人,为郡上计吏。所作今存《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及《赠妇诗》四首,《述婚》诗一首。徐淑是东汉女诗人,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南)人,桓帝时,其夫秦嘉为郡上计吏,赴洛阳,徐淑病居娘家,未能当面告别,因此相互以诗书赠答,表示怀念之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散失,今仅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秦嘉和徐淑感情极好,这种纯真的感情体现在创作上,便是感情真切,凄楚动人,婉转和谐,流畅自然。例如,秦嘉的《述婚》诗是这样写的“纷纷婚姻,福祸之由。卫女兴齐,褒姒灭周。战战兢兢,惧其不俦。神启其吉,果获好逑。适我之愿,受天之休。”翻译成现代文,其大意就是:观察那纷繁的婚姻现象,它可以带来幸福也能产生祸殃。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女使齐国兴旺,而褒姒一笑却使西周灭亡。因此人们选择配偶无不谨慎,唯恐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对象。而我却得到上天的垂顾,所以得到了徐淑这样美好的新娘。她真使我满意极了,感谢天地神灵实现了我的愿望。

  秦嘉和徐淑的诗,受到了我国历代诗论家和诗选家的称赞,也得到历代读者的尊敬。如今,她俩的合葬墓和碑刻,已成为通渭县的著名古迹之一。人们怀念这对“夫妻诗人”敬仰他俩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也十分钦慕他俩那种始终不渝的笃诚爱情。

历史资料

  秦嘉是东汉桓帝朝陇西郡人。时任郡上计掾一职。在徐淑生病回娘家修养期间,他接到上级命令,去首都洛阳出差。从他的《赠妇》诗中看,临走,他是想见老婆一面的。“遣车迎子还,空往空复返。”他派车接老婆了,没有接到。只是搞不清楚,他派的是私家车,还是公车私用。公事再小都是大事,私事再大都是小事,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敢马虎。他给老婆留了一封信,这就是《重报妻书》。如下: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緉;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东汉的陇西郡,郡治不在今天的陇西县,而在临洮。临洮到兰州一百多里,兰州到西安一千多里,走渭水河谷这条路的话,难走!宝(鸡)天(水)间,崇山峻岭,这段铁路大约一半以上是隧道。西安到洛阳又是一千多里。东都西都间开通大道,大约是隋唐以后的事情。

  徐淑接到秦嘉的信,回了一封,即《报秦嘉书》。如下: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亦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不知是徐淑误会秦嘉的意思了,还是太懂得丈夫的心了,她表示,你不在家,我一不化妆照镜子,二不弹琴焚香,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我容给谁看呢。

  秦嘉到洛阳后,被留下来当了黄门郎了。不久,他病死于任,还很年轻。

  死者长已矣,生者何以堪。留在老家的徐淑悲痛欲绝。可麻烦还不在这里。她本来一心要忠于自己的爱情誓言的,把弱儿幼女拉扯成人。谁知,她的兄弟却强迫她改嫁。她为了抗争:“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她还写了封《为誓书与兄弟》,义正辞严,大有三军可夺帅,匹夫(妇)不可夺志之气概。但,不久,徐淑却因悲伤过度而死。

  秦嘉与徐淑的来往信件见于《艺文类聚》,徐淑给兄弟的信,见于《太平御览》,而夫妇俩的诗文,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秦嘉徐淑成为千古恩爱夫妻的榜样。诗文中,戏剧中,民间语文中,少不了拿他俩的故事说事儿。大约是清代吧,一首香艳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可人夫婿是秦嘉,风也怜他,月也怜他。”

猜你喜欢

  • 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 李逢吉

    李逢吉(758-835年),字虚舟,陇西姑臧(今甘肃省陇西县)。唐朝中期宰相。自料医剂,遂通方书。举明经出身,擢进士及第,累拜左拾遗。唐宪宗即位,授给事中,迁中书舍人,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品性忌刻,险谲多端。排挤名臣裴度,结交权阄王守澄,成为牛李党争中“牛党”代表人物,累官尚书右仆射,封凉国公。唐敬宗即位,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太子太师为东都留守。唐文宗即位,从子李训得势,召为尚书左仆射,足疾不行,遂以司徒致仕。太和九年,卒,时年七十八,追赠太尉,谥号为成。

  • 褚人获

    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隋唐演义》等。他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张潮、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

  • 王徽之

    (?—388)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子猷。王羲之子。为大司马桓温参军。任性放达,不理府事。又为桓冲车骑将军。尝居山阴,夜雪初霁,忽忆戴逵,泛舟往访,造门不入而返。人问则日:“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官至黄门侍郎。后弃官东归。弟王献之卒,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而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日:“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月余疾卒。

  • 郑廷鹄

    郑廷鹄,字元侍,号一鹏,琼山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调仪制郎,升吏科给事中,晋工科左给事,擢江西提学,迁江西参政。以母老乞归,筑室石湖,著书自娱,累荐不起。祀乡贤。著有《藿脍集》、《兰省集》、《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等有传。郑廷鹄诗,以明陈是集编《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卷二所收郑诗为底本,参校同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海南丛书》第六册所收之《石湖遗集》。集外诗附于后。

  • 郭道卿

    元兴化莆田人。世祖至元间地方不宁,道卿与弟郭佐卿守孝子祠,为起事者所执,兄弟各求代死,竟均得释。享年八十以上。

  • 王绶

    约为中唐时人。生平无考。日本存唐抄本《新撰类林抄》卷四,录王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王希明

    唐时人,号丹元子,又号青罗山布衣。玄宗开元年间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尝奉命编《太乙金镜式经》。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该书七言,有韵,系我国古代以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星官之天文学重要著作。首创将整个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天区。每区包含若干星官、数量、位置。

  • 强珇

    元人,字彦栗。读书攻诗。早游京国,遍交缙绅之士。值兵变归,隐居田里,以翰墨自娱。顺帝至正间,荐授常熟州判官,不就。

  •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