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金
即一滴金丸,见该条。
即一滴金丸,见该条。
病证名。指太阴经受邪引起的疾患。亦称太阴经证。宜辨虚实。《医学心悟·太阴经证》:“太阴经病,自古混同立言,故方药多错乱,今细按之,有三法焉。夫太阴有传经之邪,有直中之邪,有误下内陷之邪,不可不辨也。如
病名。见《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该条。
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五针外踝下白肉际足太阳,名鬼路。”原注为申脉穴,今从此说。又“第九针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名鬼路。”原注为劳宫穴。《千金翼方》又曰为间使穴。
针具名。九针之一。又名环跳针。《灵枢·九针论》:“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现代所用芒针类此。多用于深刺,以治疗痹症。
附于耳孔附近的小毛。有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
出《金匮要略》。即侧柏叶,详该条。
厥证之一。①指温疫里证,应下失下,六脉如无之重证。《温疫论》:“温疫得里证,神色不败,言动自如,别无怪证。忽然六脉如丝,沉细不应指,似有如无,或两手俱无,或两手先伏。察其人不应有此脉,有此脉者,皆缘应
证名,亦称口僻。指口唇歪斜于一侧的症象。出《灵枢·经脉》。多由风寒阻滞经脉所致。《诸病源候论·风口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诊脉浮而迟者可
瘀,郁滞停留之意。①伤寒病瘀热在里: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