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七恶

七恶

证名。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往往与五善并称。①《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肿焮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睡,三恶也;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四恶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脱,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②《外科正宗》卷一:“一恶神志昏愦,心烦舌干,疮形紫黑,语言呢喃;二恶身体强直目睛斜视,疮流血水,惊悸不宁;三恶形容消瘦,脓清臭秽,疮处软陷,不知疼痛;四恶皮肤枯槁,鼻动声嘶,痰多喘急;五恶形容惨黑,口渴囊缩;六恶周身浮肿,肠鸣呕呃、大便滑泄;七恶恶疮倒陷,形如剥鳝,四肢逆冷,污水自流。”临证出现其中四项则危重难治。

猜你喜欢

  • 麻疹烦渴

    病证名。《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凡出麻烦渴者,乃热毒壅盛也。”热扰于心则烦;热灼于胃则渴。麻疹尚未透出时,而见烦渴者,宜透疹生津,用升麻葛根汤加花粉、麦门冬;疹已出者,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疹没

  • 野绿豆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

  • 茵陈姜附汤

    见《类证治裁》卷四。即茵陈四逆汤,见该条。

  • 许敬之

    【介绍】:见许逊条。

  • 盛伦

    【介绍】:参见盛寅条。

  • 小黄药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 怀中抱月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交叉于胸前,向两侧分开后,指端向下,掌心朝内,上身略前倾,两手由上向下如抱物状,再向下而上徐徐抄起,仍收回至胸前交叉。

  • 病能论篇

    《素问》篇名。病能,即病态。吴崑注:“能,犹形也。”本篇主要介绍胃脘痈、颈痈、阳厥、酒风等疾病和病厥、卧不安,不得卧等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 阳明腑病

    病名。亦称阳明腑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斑发黄,狂乱恶热,脉沉数,病在府也。”治宜攻下燥实为主。《医学心悟·阳明经病》:“假如邪已入腑,发热

  • 惊产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惊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