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秘传片玉痘疹
见片玉痘疹条。
见片玉痘疹条。
病名,指顽固性阴疮。周慎斋《秘传女科》:“阴户生疮,诸药不效,名小肠风”。可用木通、藁本、枳壳、贯众、白芷、甘松、芥穗、薄荷,等分切细,水煎,临用加皮硝三钱,日洗三、五次。
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介绍】:见郑瀚条。
见《江西草药》。为鬼针草之别名,详该条。
藏医学著作,一译《祖先口诫》(藏音《美布协隆》)。十六世纪藏医学家舒卡·洛珠给布所著。其内容主要是对《四部医典》中的三部,即“根本医典”、“论说医典”及“后续医典”的注释。作者根据个人长期从事临床工作
证名。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疼,义同痛。详腰痛条。
①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状大如匙面,四边皆赤,有黑头如粟粒。治见疔疮条。②见《本草纲目》。即盐麸子,详该条。
见《天宝本草》。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枯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