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池涓滴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即肝郁。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百会,见该条。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肾瘅,其人唇干,葶苈子主之。”②《辨证奇闻》:“肾疸之症,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人亦以为黄疸也,谁知是肾寒之故乎。”治法须补肾中之火而佐以健脾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
见《国药的药理学》。为甘蔗之别名,详该条。
五输穴名。指五输穴中的井穴和荥穴。《素问·水热穴论》:“冬取井荥。”张隐庵注:“夫井,木也,木生于水,故取井木以下阴气,易使其发生而上逆也;荥,火也,故取荥穴以实阳气,乃助其伏藏也。盖冬令闭藏,以奉春
【介绍】:晋代医生。精于脉诊,善于治疗疑难病。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臭灵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