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呕吐脓液,为胃痈主症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详胃痈条。
舌尖灰黑苔,有刺而干。为邪将入里,兼有食滞。症见发热口苦,耳聋胁痛。宜表里清解、消滞和中(见《伤寒舌鉴》)。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脉从腕上3寸的偏历穴处分出,走入手太阴肺经;它的支络,从偏历向上
眼科病证。指黑睛下方生赤丝翳膜向上伸展的证候。《眼科统秘》:“眼下赤膜,朦胧上冲,乃是心胃二经之积,风热上攻。”参见赤膜下垂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第八。又称沙淋、石淋。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症。《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轻则为沙,重则为石。”详石淋条。
《石室秘录》卷六方。白术、薏苡仁、茯苓各一两,人参、神曲、车前子、莱菔子各一钱,甘草、肉桂各一分,枳壳五分,山药五钱。水煎服。治气臌。
属儿头先露的异常分娩之。清·员从云《产科一得》:“临产儿头偏抵阴前也。”参见偏产条。
指人身之精。《素问遗篇·刺法论》:“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类经》:“玄者,水色也,天一之义,至真之要,重在精也。”
体表部位。①指腹的下部,位于脐与骨盆之间。又称小腹。《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②指脐下腹部两旁(见《伤寒直格》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