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即附骨疽。详该条。
书名。2卷(即《景岳全书》卷50~51)。明·张介宾撰。作者曾选辑古代医方,撰成《古方八阵》。但觉临床取用“犹有未尽”,故又以己意化裁制定新方185首,仍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书中首
内伤杂病辨证方法之一。根据气、血、痰(饮)、食的病证特征,分别进行辨证。气的病证多指机能活动的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的病证,多指血的生成不足或运行失常,如血虚、血瘀、出血和血
证名。指胃腑病邪盛实的病症。见《脉经》卷二。胃实多兼热证。《太平圣惠方》卷五:“胃实则热,热则恒渴引水,头痛如疟,唇口皆干,喜哕,或生乳痈,及缺盆腋下肿,腹胀,身热心悬,消谷善饥,溺色黄者,则是胃实热
【介绍】:明代道士。云南人,著名道士刘渊然的门徒。十五世纪上半叶时在京城掌管道教事,卒于1462年。辑有《青囊杂纂》一书(包括内、外、妇产、儿科等八种)、《秘传经验方》等书。
病名。①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可造成一时一地流行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卷十。又名瘟疫、时气。《医学入门》卷四:“疫疾如有鬼疠相似,故曰疫疠,又曰时气。”参见瘟疫、时气等条。②指湿温有强烈传染者。《六气感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朱砂(水飞)、蟾酥(人乳泡)、轻粉、胆矾各五钱,铜绿、血竭各一两,雄黄、枯矾各二两。为细末,面糊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葱白三寸嚼烂包药于内,热汤吞服,使汗出。治疔毒入腹,烦闷
【介绍】:见张正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小儿科,尤精痘疹病。《钱塘县志》载有其治验数则。所著有《痘疹启微》、《本草类要》、《素问集解》,均佚。
见白喉治法忌表抉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