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陆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见顾氏医镜条。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少阳经之阳络。名枢持,详该条。
【介绍】:见董说条。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直刺0.1寸;或点刺放血。②经穴别名。见《银海精微》。即率谷,见该条。
指急性热病少阴阴液耗伤,又见阳明燥实内结的三种急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
见章太炎医论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黄鳅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