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胁痛偏于右侧胁肋处。出《素问·咳论》。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参见胁痛、两胁下痛、脾咳各条。
病名。《喉白阐微》:“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时皆患白烂。”泛指急性喉病伴有脓性糜烂面或似伪膜者。
【介绍】:见吴澄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血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冬时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冻耳者,由肌肉虚软之人,冬时触冒于寒,为风冷所折,则令耳赤痒痛,或即成疮。因其风寒所伤,故谓之冻耳也。”
出《中藏经》。即马脾风。详该条。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见胡洽百病方条。
【介绍】:见金铭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正七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