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猴疳。新生儿臀部发红,重者蔓延全身,甚则皮肤发红,随即大片皮肤脱落。《保婴易知录》:“猴疳者,状如圆癣色红,从臀而起,渐及遍身,四周皮脱,中露赤肉,若猴之状,乃胎中毒邪,蓄于肾脏所发。”内
出《延年方》。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
古病名。详见水毒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即产后恶血入心。详该条。
运气学说术语,指统主一岁五运之气,又称“中运”、“大运”,详“中运”条。
见痘疹全书条。
《经验医库》方。干姜、白芍药、陈皮、高良姜、柴胡、茯神、当归、防风、黄蜡、黄芪、甘草。加葵花梗心,水煎服。治精髓干枯,小便淋沥不断,疼痛难忍。
①即捻子的俗称。见捻子条。②用药粉加少许赋型剂所制成的钉状剂,因形似钉,故名。俗称药线。依其药物组成不同,故有去腐、生肌等不同作用,如《外科正宗》中的三品一条枪便属这一类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