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风

伤风

病名。①指风邪犯表所致的一种外感轻症。见《伤寒直格》卷中。又称冒风感冒。《景岳全书·杂证谟》:“邪轻而浅者,上犯皮毛,即为伤风。”详见感冒条。②指伤寒太阳中风。《时病论·伤风》:“伤风之病,即仲景书中风伤卫之证也。”详见中风。③指感受风邪所致的一类外感热病。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载六经皆有伤风症:太阳伤风,症见发热恶风自汗,头项强腰脊痛,脉浮等。宜桂枝汤阳明伤风,症见发热,腹满,烦渴,自汗,嗜卧身重小便难,脉浮弦长而数等。宜杏子汤少阳伤风,症见身热,恶风,自汗,颈项强,胁满口苦而渴,脉浮弦等。宜柴胡加桂汤太阴伤风,症见自汗,胸满腹痛,自利,咽干,脉弦大而缓等。宜桂枝芍药汤少阴伤风,症见口燥,舌干,咽痛心烦,自汗,腰痛胻骨痠痛,脉沉弦等。宜桂枝汤。厥阴伤风,症见恶风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脉微而迟等。宜八物汤

猜你喜欢

  • 鸡冠头

    见《药材学》。即鸡冠花,详该条。

  • 潜斋简效方

    书名。1卷。清·王士雄辑。刊于1853年。本书收录民间验方,分为头风、面皱、肺痈等40余类,约100余方。选方大多简便实用。末附王氏所撰《潜斋医话》。

  • 延边中医验方集

    医方书。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延边分会编。全书载验方192条,方剂组成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主要介绍内、外、妇、儿、五官科的用药特点。1981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 太仓丸

    《证治准绳·女科》卷三方。白豆蔻、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仓米(土炒)一升。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至七十丸,生姜煎汤送下。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及反胃呕吐。

  • 室女经闭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亦名室女月水不通。指未婚女子的经闭而言。多因情志不遂,心怀抑郁,气血凝结所致。体弱者,用泽兰叶汤,兼服柏子仁丸;体壮者,可用大黄虫丸。

  • 肩骱落下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 鬓骨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 七诊

    诊法。①指脉象言。《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一候之中见七脉之一者,均为病脉。②切脉七法:静

  • 三阴三阳

    出《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为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之总称。是中医在《周易》“阴阳太少”理论的基础上对阴阳的进一步划分,即在少阳与太阳之间增

  • 真人活命饮

    即仙方活命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