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瘿瘤……胸堂、羊矢,灸一百壮。”定位缺如。《医学入门》定于“气冲下一寸”。《类经图翼》定于“会阴旁三寸,股内横纹中,按皮肉间有核如羊矢。可刺三分,灸七壮。”近代《针灸孔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睛高突起,由风热痰饮,渍于脏腑,蕴积生热,热冲于目,致眼珠突起,是名睛胀。”即突起睛高。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三方。桂枝、白芍药、甘草、黄芪、生姜、大枣。水煎服,须臾饮热稀粥,取微汗。治黄疸脉浮宜汗者。
古病名。即藏厥。指因内脏阳气衰微而引起的四肢厥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属寒厥重证,治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及灸法等急救回阳。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称脐中生疮。脐疮是在脐湿的基础上,皮肤破损,再感毒邪,壅于脐部,郁而不散,出现脐部红肿,轻者局限于脐部,重者可向周围蔓延,甚则糜烂,脓水外溢,同时可见发热,烦躁,唇红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又名疮痘入目、癍疮入眼、小儿斑疮入眼外障,俗称痘花眼。本病系由痘疮之热毒浊邪薰灼清窍所致。痘疮即今天花。虽然我国现已基本消灭此病,但在接种牛痘时不慎,使痘苗误入眼内,或被接种
①小儿指纹名称之一。又称八片锦。见《四诊抉微》。指小儿指纹形状及其伸延方向的各种类型的合称。如鱼刺形主惊风痰热;垂针形主伤风、泄泻;水字形主食积;乙字形主肝病惊风;环形主疳积吐逆;珠形主病危。此外还有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治疗肺热阴虚的方法。临床用于阴虚咽喉痛及白喉,方如养阴清肺汤。劳伤咳嗽,干咳少痰,偶见血丝,午后低热,盗汗,胸闷隐痛,口干,舌边尖红,脉细数,用四阴煎(生地、麦冬、白芍、百合、沙参、甘草)加减等。
五臭之一,腥为金臭,入通于肺,故为肺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金,……其臭腥。”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腥臭,或者病人对腥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肺病的征象。如肺痈病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