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里证。有寒热之别,苔灰白而滑润,为三阴寒证,宜温阳散寒;苔灰黄而干燥,为里热实证,宜攻下泄热。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根之别名,详该条。
胫的两侧。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泰阴脉:循筋上兼(廉),以奏(凑)臑内,出夜(腋)内兼(廉),之心。其病:心痛,心烦而意(噫)。诸病此物者,皆久(灸)臂泰(太)阴脉。”
【介绍】:见杜婴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泻黄散,见该条。
出《素问·缪刺论》。指足的第五趾。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见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