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养血地黄丸

猜你喜欢

  • 痧药丸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方)。又名痧气丹、痧药、痧气灵丹、痧药蟾酥丸。蟾酥(酒烧化)27克,天麻、雄黄(水飞)、朱砂(水飞)、麻黄各108克,甘草(微炒)132克,苍术(米泔浸)90克,

  • 火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丁同“疔”,火丁为十三丁之一,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靥,四边有皰浆,又如赤粟米,治见疔疮条。

  • 黑风内障

    病名。又名黑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本病少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时时亦痛,兼眼内痛涩,有黑花来往。”“与绿风候相似,……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证治准绳·杂

  • 睑黡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可见于痰饮之症。参见目黯黑条。

  • 清金丹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莱菔子(蒸熟为末)一两,皂角(烧存性)三钱。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治食哮。

  • 血瘀经闭

    病证名。多因气滞、寒阻,经脉血行涩滞,瘀阻冲任胞脉,积久而成经闭。症见经闭不行,小腹疼痛拒按。治宜活血祛瘀,通经。方用膈下逐瘀汤。偏于气滞者,重用乌药、延胡索、枳壳、香附;兼寒者,加肉桂、炮姜。或用血

  • 老疟

    疟疾之一。指疟疾延久不愈,深入三阴经者。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丹溪心法·疟》:“老疟病,此系风暑于阴分,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一名母疟。参见母疟、疟疾条。

  • 挢引

    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挢是举起、翘起和矫正的意思,引即导引。指按摩和导引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 顾锡

    【介绍】:清代医家。字养吾。桐乡(在安徽桐城北)人,长于眼科,撰《银海指南》一书(1810年刊行),结合自身经验,参照古书,用方多宗张景岳,用药宗徐之才。

  • 早晨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早晨潮热引起抽搐。由肝旺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寅、卯时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颈项拘急。当补肾治肝。补肾,用地黄丸;治肝,用泻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