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大辞典》。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见该条。
病名。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出《新修本草》。为莱菔之别名,详该条。
医论著作,1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收医论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贯彻源流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著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他根
指小儿患病时所表现的形态,为望诊内容之一。《幼科指南心法》:“小儿病形各样,须憑眼力消详。怀中偎缩风凉,合面睡时热瘴。夜啼烦热腹痛,目直惊风须防。长吁哽气热中藏,痰喘上攻火旺”。可供临床辨证参考。
书名。1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卢氏以《内经》理论为主,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分析诸疟常症和变症的症治。此书后附《痎疟疏方》1卷,共选方38首,叙述方药的炮制颇详。现有《医林指月》本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小便利多、小便多。详小便多条。
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