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位于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有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间至舌体。布有舌动、静脉及舌神经,舌下神经分支。主治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等
病名。出《卫济宝书》卷上。①其症肿块凹凸不平,边缘不齐,坚硬难移,状如岩石,故名。溃后血水淋漓,臭秽难闻,不易收敛,甚则危及生命。即恶性肿瘤。本病发无定处,多按生长部位或症状而命名,如乳岩(岩通癌)、
出《神农本草经》。即月经。详该条。
证名。指走马牙疳患者之口臭。参见走马牙疳条。
即医界。
①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芒种花之别名。②见《贵州草药》。为蜀葵花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本病初起,身热憎寒,目赤疼痛,牵引眉棱、太阳痛楚异常,黑睛生白翳一颗,失治,其翳直钉入内,则混睛如障,赤丝环绕,昼夜不辨,为目翳之奇恶者,故称疔翳(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参见钉翳条。
化痰法之一。适宜于风、痰相兼的病理。常见有:①风邪外束,肺气不利,以致气壅痰升。出现头目昏痛,咳嗽多痰,脉浮缓等症。治宜祛风化痰止嗽。②内风(肝风)挟痰,由于湿浊不化,凝而为痰;或火热内炽,炼液为痰。
指根据病情选取有效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道选穴、循经选穴、辨证选穴等法。
蛔虫的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恢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蚘虫也。”参见蛔虫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