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寒

内寒

阳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而引起水液运化障碍、浊阴潴留的病证。阳虚阴盛,“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调节,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本,故本证实由脾肾阳虚所致。临床表现为吐泻、腹痛手足逆冷,或水肿痰饮等。本证患者之痰涎涕唾及小便,多以澄澈清冷或大便稀薄为特点。

猜你喜欢

  • 郝文法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

  • 锐眦

    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 莲花蕊

    见《孙天仁集效方》。为莲须之别名,详该条。

  • 走注

    行痹的别称。俗称鬼箭风。《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走注者,是风毒之气,游于皮肤骨髓,往来疼痛无常处是也,此由体虚,受风邪之气,风邪乘虚所致,故无定止。是谓走注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风胜为

  • 惊啼

    病证名。出《颅囟经》①系小儿受到惊恐而引起的啼哭。《景岳全书·小儿则》:“盖小儿肝气未充,胆气最怯,凡耳闻骤声,目视骤色,虽非大惊卒恐,亦能怖其神魂,醒时受怖,寝则惊惕,或振动不宁,或忽而惊叫,皆神怯

  • 脾为生痰之源

    指痰饮证的病机。脾主健运,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 饿马摇铃

    针刺手法。指捻转时以大指向前为主,如饿马无力之状,故名。《针灸大成》:“其补者有饿马摇铃: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

  • 伤寒活人指掌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

  • 替灸膏

    其作用可以替代艾灸的一种膏药。《杨氏家藏方》(宋·杨倓)载:“替灸膏治下焦虚冷,真气衰弱,泄利腹痛,气短,……附子一两,吴茱萸、马兰花、蛇床子三味各一分,木香一钱,肉桂去粗皮二钱,右件为细末,每用一大

  • 背输穴

    即背俞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