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病因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损伤脾胃不能摄血归源;或素有心气不足,复因饮酒劳倦,致令心火乘脾所致。症见崩漏下血夹有水湿,或每日水泻一二次,气短,怠惰嗜卧,疲倦乏力。
肾的别名。明·孙一奎《医旨绪余·难经正义》:“两肾即两腰子,皆裹于脂膜之中。”
【介绍】:唐代医家。自号启玄子。曾官太仆令。王氏认为《素问》的“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乃“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又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一以参酌,详加次注,“兼旧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生于面颌部的肿疡。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又名脸发、面疮。由风热郁滞阳明胃经,循经上攻而成。多生于面部颊车处。初起一个,形如赤豆,渐发数枚,色红焮肿疼痛,破后时津黄水。治宜疏风清热。内服荆防败毒
即妊娠。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小舌、蒂丁、蒂中、喉花、蒂中、帝中、帝钟。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张口作“啊”音即可见。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共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