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此由胞络虚损,冷热不调,风邪客之,邪气乘于阴,搏于血气,变而生息肉也,其状如鼠乳。”《肘后备急方》卷五治阴中息肉突出,用醋浸乌头三日后,以此浸液外洗息肉。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南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马哈也那条。
出《太平圣惠方》。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同解痉。详该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风痰。详见该条。
即却暑调元法,见该条。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王清任撰于1830年。作者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数十年坚持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尸体脏器后写成此书。上卷以论脏腑为主,其所绘改正脏腑图及对脏腑的见解,纠正了前人脏
呕吐之古称。《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类经·脉色类》:“肾亏则命门气衰,下焦不化,下不化则复而上出,故病为洞而食入还出也。”详呕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