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学课儿策

猜你喜欢

  • 毛荔枝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 桔梗白散

    即白散,见该条。

  • 痰包

    病证名。又名匏舌、舌下痰包。即舌下囊肿。由痰火互结,留阻舌下而成。症见结肿如匏瓜状,光滑柔耎,色黄不痛,胀满舌下,妨碍饮食、语言。破之出痰涎如鸡子清,粘稠不断,或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当以利剪剪破,

  • 迎风流泪

    病证名。见佚名《眼科捷径》。多由肝肾不足或肝经郁热所致。症见遇风流泪,甚者泪下如雨。临床有流冷泪和流热泪之分。详迎风冷泪和迎风热泪条。

  • 六吕

    古代音律之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参见六律条。

  • 热痧

    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热痧》:“此系外受热邪,发热狂躁,一周时不治则死。治法:用三指拍曲池穴,拍出紫黯块,刺出微血;用香油钱刮两臂臑穴,余同上寒痧症各穴,服绿豆清汁碗半而愈。”参见痧、阳痧、

  • 青榄膏

    《不知医必要》卷二方。又名青果膏。青橄榄十斤。入石臼内捣烂,煎熬成膏,加白矾末八钱搅匀,每服一小酒盅,早、晚各一次,滚水送下。治癫痫。

  • 三荚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宜母果

    见《岭南杂记》。为柠檬之别名,详该条。

  • 郁热衄血

    证名。见《丹溪心法·衄血》。因肝胆郁热,心肾之阴受损所致。常伴见胁痛口苦、烦躁不眠等症。治宜清火解郁、滋阴泄热,用河间生地黄散加减。也有因外感,邪热郁于阳明不得发越所致者,症见目痛鼻干不眠,或身热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