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闽书》。为佛手柑之别名,详该条。
即切脉。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肥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七。即疣。详疣、千日疮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皂角刺之别名,详该条。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霍乱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积下结宜攻。痛而吐泻者,毒入气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
出《神农本草经》。为莲子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①又名浮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近桡动脉处。《保赤推拿法·掐赤筋法》:“掌肱交界之横纹上,靠大指边,第一赤筋,属火,以应心与小肠,掐之,治内热外寒、霍乱。”②即赤淡黄筋,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歪头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