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干
十天干之简称。见该条。
十天干之简称。见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北科技》(8):60,1972。为向日葵花托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白豆蔻之处方名,详该条。
①治法之一。治疗气滞、气逆、使气机调达平顺的方法。包括行气、降气等法。药物如枳壳、厚朴、香附、砂仁、陈皮等理气药。②针刺术语。运用针刺补泻调节气机,增强抗病能力,恢复健康。《灵枢·官能》:“审于调气,
灾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灾眚时至。”
病名。蛊胀的俗称。《证治要诀·蛊胀》:“蛊胀,俗谓之膨脝……。”详蛊胀条。
①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蜂斗菜之别名。②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算盘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之血色赤,淋沥不断。参见经漏条。
养生类著作。清·天修子著,成书于道光丙午(1864)。本书集中阐述了作者在养生实践中自创自练的“揉法”和学得的“晒法(即日光浴)”。在“揉积论”中,认为“凡百病证皆以气血为主,通则无积,不通则积,新则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称吐清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