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岭南卫生方》。为麻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孕育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详胎条。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
出《脉经》。即小产,详该条。
指脏腑阴阳俱虚,或气血俱虚,或肾阴阳俱虚。可因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阳俱损而致。在辨证方面,既有阳虚的见证,又有阴虚的见证。治疗原则应两补阴阳,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分主次施治。
证名。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又作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漏,一作灌)。”漏
脉象之一种。脉来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
即疫疠之气。见疠、戾气各条。
即横刺,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