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感受湿热病邪而致的痉证。湿热病邪。侵袭经络,以致身热不扬,抽搐,或四肢痉挛,角弓反张。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如甘露消毒丹。清·吴鞠通《解儿难》:“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腑。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手心毒见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介绍】:见秦伯未条。
①即脂瘤。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详该条。②指生于面部的胶瘤。见《儒门事亲》卷八。详胶瘤条。
证名。指感受寒湿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寒湿腹胀之症,身重不温,手足厥冷,腹胀无汗,此寒湿腹胀之症也。”可因气候失常,天冷阴雨,或坐卧卑湿,寒湿袭于腠理,壅闭脉络所致。治宜祛寒化湿为主。身重、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①当归、丹参、茯苓各二钱,白蒺藜三钱,乌药、橘红各八分,秦艽、白芍药各一钱半,续断一钱,红花五分,桂枝四分,老姜一片。水煎服。治风冷着于肝俞,五、六椎两旁作痛,牵引胁肋。②苏梗、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月阙疮。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著述。2卷。又名《寿世编》。清·尤乘辑。刊于1667年。本书重点辑录前人养生保健内容,末附《病后调理服食法》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