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手掌、足蹠皮肤局限增厚。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因患处长期受压、磨擦,局部气血受阻,皮肤失营而成。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患处皮肤增厚,以中央为甚,触之坚硬或有疼痛,边缘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黄白色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后正中线,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腹痛,泄泻,腰痛;以及膀胱炎,肠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方。苧麻根、干地黄各二两,当归、芍药、阿胶、炙甘草各一两。水煎,去渣,内胶烊化,分三次服。治劳损而致的胎动下坠,小腹痛,阴道出血。
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圈。见该条。
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治证同。见二母宁嗽汤条。
舌苔黄而中见黑滑苔,为阳明府实证,若有腹痛便秘,虽然苔不干燥,仍可使用下法(见《伤寒舌鉴》)。
指甲。《灵枢·本藏》:“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
《目经大成》卷三方。玄参、桑白皮、枳壳、黄连、杏仁、旋复花、防风、黄芩、白菊花、葶苈子。水煎服。治肺热气滞而致的白睛肿胀,日夜疼痛。
【介绍】:辽代医生,契丹族。字撒不椀。精通医术,善察形色而知病情。983年(统和初)官至节度使。治病方法奇特,据《辽史》记载,他擅长精神治疗法,枢密使耶律斜轸之妻病沉疴,数医不效,敌鲁视之曰:“心有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