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生。江苏上元人。业儒兼通医,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后,在内医场斐成主持下,以民间药物治疗东王杨秀清属下军内的疫病,有效果;并曾随李俊良等医生为东王杨秀清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紫草,详该条。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淋闭》。又称小便不禁,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民间验方或某些古方中对部分蔓茎类药物的计数单位,通常以拳握量之,并切去其两端超出部分为一束,如茅根、苇茎等。现方剂已通用重量单位计数。
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厚,如鸡子黄涂罩舌上,多为湿热结于中焦,或热邪与痰湿互结所致。宜清热化痰燥湿。
出《素问·皮部论》。少阴经之阴络。名枢儒,详该条。
指第六胸椎。《素问·刺热篇》:“六椎下间主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