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莽

猜你喜欢

  • 对叶莲

    ①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千屈菜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徐长卿之别名。各详该条。

  • 尊生导养编

    医疗保健体育著作。1卷。清·张映汉撰。刊于1823年。作者介绍用自我按摩方法,由脐下(丹田)开始,按照头部、胸腹、上肢、背部、下肢的顺序结合经络经穴的位置与主治,依次操作。所用手法主要有搓、揉、挖、捏

  • 瘟毒喉痹

    病名。又名蝦蟆瘟、大头瘟,瘟疫红喉,颅鹚瘟。多由感受天行瘟疫之气致咽喉红肿疼痛,继之肿痛连及腮项头面,身发寒热。《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瘟毒喉痹,乃天行瘟疫之气,其证则咽痛项肿,甚有颈面头项俱肿者,北

  • 鼻齆(wèng 瓮)塞

    病证名。鼻塞不通。《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小儿鼻齆塞者,肺气不利也,肺主气,诸阳之气,上荣于面,其气不和,风冷乘虚,客于脑,与气停滞,搏于津液,鼻道壅遏,故为鼻齆塞。”用黄连丸口服,细辛膏涂鼻内。

  • 喉核

    即扁桃体。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与悬雍垂、舌根等组成喉关。

  • 色泽

    指病态的肤色鲜明透亮。多为水液滞留体表之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色泽者,当病溢饮。”参色鲜明条。

  • 产后腹胀

    出沈明宗《医征女科附翼金匮》。多因败血阻滞,冲气上攻于脾胃,运化受损;或伤于饮食,损伤脾胃所致。若因败血阻滞者,症见不恶食,或呕多血腥气味,治宜调养气血,佐以消导,方用抵圣汤(半夏、陈皮、赤芍、泽兰、

  • 贲门

    出《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一。指胃上口。其上与食道相接。贲通奔,投向、奔凑之意。食物从此处奔入于胃,故称。

  • 李庆嗣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金代医家。洛州(今河南永年、肥乡一带)人。因科举不中,弃而学医。1149~1152年(天德间)大疫,广平(今河北省属)贫苦群众往往全家染病,李氏救治无数。著有《伤寒纂类》、

  • 蜀本草

    见重广英公本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