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囟骨伤

囟骨伤

病名。顶骨前囟部损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因跌打、坠撞所致。轻者仅局部肿痛,骨缝绽开,泛恶昏睡;重者骨陷损脑,身软屈手,昏迷不醒,气息微弱。治疗参见脑骨伤条。

猜你喜欢

  • 牛角藤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阳杀阴藏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杀,肃杀、收束;藏,封蛰、潜藏。阳气肃杀收束,阴气封蛰潜藏。即秋收冬藏的同义词。

  • 文钱红

    见《陆川本草》。为锦地罗之别名,详该条。

  • 喻选古方试验

    书名。旧题清·喻嘉言选辑,王兆杏录。4卷。刊于1838年。作者选录《本草纲目》中的附方,予以分类编辑而成。卷1合药分剂法则、服药、宜忌及通治方;卷2~4分为头病、目病、面病、鼻病等92种病证的单验方。

  • 妊娠泄泻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胎前泄泻。孕妇脾肾素虚,外受风寒暑湿之邪,内伤饮食生冷;或肾阳不能上蒸脾土,脾失健运;及肝气乘脾而致腹痛泄泻。伤于风寒者,泄泻清稀,腹痛肠鸣。治宜散寒化浊,方用藿

  • 清晨嗽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即早晨嗽。详该条。

  • 小腹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小腹痛痧》:“痧毒入大小肠,则小腹大痛不止,形如板锥,绞绞不已,治之须分左右二股,屈伸为验。”若左卧,左足不能伸者,为大肠、小肠经痧;若右卧,右足不能屈伸者,为阳明大肠经痧。治宜

  • 清咽导赤散

    《疫喉浅论》卷下方。鲜生地黄、玄参心、麦门冬、甘草梢、连翘、青黛、木通。加灯心二十寸,竹叶二十片,水煎服。治疫喉痧透,溲涩不通,舌燥脉数。

  • 湿热痿

    痿证之一。见《医学纲目》卷十七。由于湿热伤筋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证见腿足痿软、微肿,或足趾麻木,伴有身重胸闷,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 干油菜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