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时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撰有《伤寒方论》20卷,已佚。
病证名。腰痛之一。见《医学入门》卷三。因忧思或闪挫跌扑而气滞不行所致。症见腰痛连腹胁胀满,其痛如刺,或痛处走注不定。治宜行气调气。可用沉香降气汤、七香丸、乌药顺气散等方。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即肾气丸,见该条。
见《药材学》。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可见于痰饮之症。参见目黯黑条。
①早晚。②通潮汐。《素问·五脏生成》:“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针具名。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可用6~7号缝衣针5~7枚,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亦称箸针。市售小锤式皮肤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梅花针、七星针、丛针等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