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地节根

地节根

见《青海药材》。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气迫

    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导致气候反常,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 砥镜老人

    【介绍】:见卢祖常条。

  • 伤寒第一书

    书名。4卷,附余2卷。清·沈月光传,车宗辂、胡宪丰编订。书成于乾隆年间。本书论述伤寒证治较简要,但掺杂了八卦图说、河图洛书等内容,须予分析地参阅。

  • 无名肿毒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六。又名肿疡、虚疡。①《外科大成》卷四:“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因风邪寒热客于经络所致。但其因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

  • 燥热

    又称燥火。指感受燥气,津液耗伤,以致化热化火。《时病论》:“若热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凉气,已化为火。”症状尚可有牙龈肿痛,耳鸣,或鼻衄、干咳、咯血等。治以清热生津为主。

  • 椎顶

    经外奇穴名。即崇骨。见该条。

  • 风眼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①《银海精微》:“拘急牵飕,瞳青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谓之风眼。”②《诸病源候论》:“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眦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

  • 辛凉清气

    是用辛凉(寒)的方剂清解气分热邪的治法。如患者有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大汗出、面目赤色、呼吸气粗、语声重浊、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大等,用白虎汤,即属此法。

  • 乌韭

    出《神农本草经》。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 翻花杨梅

    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详杨梅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