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夜光椒红丸

夜光椒红丸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①川椒二两,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麦门冬各四两,牡丹皮三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治阴血亏虚,真火离散,目无精光,至夜昏甚。②椒红四两,巴戟天山药各二两,川楝子、熟附子、茴香各一两。为末,酒煮山药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治阳精耗伤,真火无光,目昏,至夜益甚。

猜你喜欢

  • 地龙骨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

  • 鸳鸯豆

    见《中药材手册》。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 阳刺

    古刺法名。《黄帝内经太素·杂刺》:“在头疾头痛……阳刺,入一旁四。”指治疗头痛,用正中一针,四旁各刺一针的刺法。即《灵枢·官针》所述十二刺之扬刺。《素问·长刺节论》所载阴刺之法亦同此,谓“入一旁四处”

  • 中食

    类中风之一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食中。详见该条。

  • 治鼠疫法

    见鼠疫约编条。

  • 黄芪内托散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黄芪各二钱,白术、金银花、天花粉、皂角刺各一钱,甘草、泽泻各五分。水煎服。治鱼口、便毒、横痃等证已成,不得内消者。

  • 水谷利

    病名。指泄泻完谷不化者。《卫生宝鉴·泄痢门》:“饮食太过,肠胃所伤,亦致米谷不化,此俗呼水谷利也。法当下者举之而消克之也。加减木香散主之。”参见飧泄条。

  • 太医院院使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

  • 徐豳(bīn 邠)

    【介绍】:元代医生。号凤石。生平不详,人称凤石医仙。

  • 握固

    自我按摩方法名。拇指屈曲,置于食指根部,然后其余四指屈曲,将拇指握在掌内。《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