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夜热

夜热

证名。指夜间发热,或热至夜间升高。多因热入血室,或阴血不足,或血瘀所致。《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四顺饮子。”《兰室秘藏》卷六:“昼病则在气,夜病则在血,……夜发多而昼发少,是邪气下陷之深也。此杂证,当从热入血室而论。宜泻血汤退热汤。”《血证论·发热》:“血虚者,发热汗出,以血不配气,则气盛而外泄也。或夜则发热,以夜主血分故也。”亦有“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为内有瘀血所致,可用血府逐瘀汤(见《医林改错》)。

猜你喜欢

  • 摄生真诠

    养生类著作。清·查有钰著。全书2卷。本书系广泛搜集历代医家却病延年的经验,整理归纳,汇编而成。书中载有孙思邈的“治病勿惑”,李东垣的“病详昼夜”,张景岳的“择医有眼”,李士材的“医情不等”,高士宗的“

  • 手腕骨脱

    病名。即腕骨脱位。见《疡医准绳》卷六。又名腕骱骨脱出。因跌扑、扭坠所伤,易发生于月骨,局部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重者拇、食、中指感觉异常。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或跌打丸,用梔

  • 棠林子

    出《本草图经》。为山楂之别名,详该条。

  • 摩腰丹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摩腰膏,见该条。

  • 涩肠固脱

    同涩肠止泻。详该条。

  • 节骨草

    ①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木贼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笔筒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湿痰

    痰证之一。①《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曰湿痰。”多由外感而生。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②指痰湿聚于脾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脾曰湿痰,其色黄,滑而易出,多

  • 风郁

    郁证之一,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因风邪侵袭,郁而不散所致。症见头痛目胀,项背拘急,鼻塞身重,皮膜顽麻,瘾疹瘙痒,或恶寒壮热。《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风邪袭人而郁,头痛目胀,鼻塞声重者是。”治宜疏散

  • 烂眶眼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 客忤似痫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客忤,口吐青、黄、白沫,水谷挟杂,面色变异,喘息腹痛,反则瘈疭,状如惊痫,眼不上窜,为客忤似痫,治宜镇惊安神《幼科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