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五下巴豆。因形似荷花瓣或圆钱形,故名。即体癣。
见《药籢启秘》。为蟾蜍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上脘条。
见《江西草药》。为土大黄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医家。武林(今浙江杭州)人。祖、父皆业医。嵩于习儒之暇,究心医学,搜辑医经方书及诸家本草,考订撷要,著为《本草发明》6卷(1578年)。分专治(某药治某病)、监治(某药监某药)两大法,常用
①面目浮肿,色呈明亮状态。《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色鲜明者有留饮。”②与晦暗相对而言。色泽鲜明为有胃气。属正色。
证名。《素问·痿论》:“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大抵心属火而恶热,其受病则易以生热,热则血气壅滞,故为烦躁,寝卧不得安宁,口舌生疮,头痛颊赤之类。”《证治准绳·杂病》:“心热者
见《福建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仰卧。《素问·评热病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天蛇头。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