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救驾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属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瘟疫、温毒等热毒炽盛之证。症见高热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口渴口臭,或斑疹色紫,或咽喉溃烂,或头面肿大等。代表方如清瘟败毒饮。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睡觉时,突然出现惊恐躁动的证候。明·薛铠《保婴撮要》:“小儿睡中惊动者,由心肾不足所致。盖心主血与神,肝藏血与魂,肺主气与魄,肾主惊与恐。小儿脏腑脆弱,易为惊恐,恐则气下,惊则心无所依,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减低其毒性或功效,甚至完全丧失功效,称相畏。据文献记载有十九种药物相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痈。见该条。
指食物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归经、主治、配伍、禁忌、用量、用法及食物的产地、采集、贮藏、加工、烹调等。与“药性”理论相似。
见《传信适用方》。为草果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①五丁之一。《华氏中藏经》卷中:“黄丁者,起于唇龈边,其色黄,中有黄水。发则令人多食而还出,手足麻木,涎出不止,腹胀而烦,多睡,不寐者死。”多由火毒炽盛上炎于唇所致。治宜解毒泻火。用五味消毒饮、
【介绍】:见严用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