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本法源于《灵枢·官针》“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的理论。后金·窦汉卿《标幽赋》又有“头有病而脚上针,左有病而右畔取”的论述。现今泛指远离病变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远取法。如牙痛选取合谷、内
即肌肉,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蛞蝓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鬼针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辑有《医林纂要探原》一书(1758年),论述医理及本草药性,强调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古典医理,主张诊病需要逐本。
【介绍】:见张世贤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即百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