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之一。指从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
病证名。见《世寿保元》卷六喉痹篇:“声哑,失音不出,用猪板油切烂入蜜,重汤煮熟,食之。”即喑。详喑条。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发疹性疾患而引起的发热。其症以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寒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指冷,耳鼻尖冷为其特征。宜分麻疹、飘疹、风疹、斑疹、天泡疮等辨证论治。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姜黄,详该条。
病名。出《喉科杓指》卷三。又名攒齿疳,即钻牙疳。详该条。
【介绍】:清代人。履贯生平不详。编纂有《药性纂要》一书,系选录《本草纲目》中的597种药物,并略增数种,共计606种。主要录其功用,以便于记忆。
即消痞。详该条。
病证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六。即脾气盛。《灵枢·本神》:“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详脾气盛条。
指正气虚兼寒(多以内寒为主)的证候。主要表现为面黄少华、食欲不振、口泛清涎、形寒怕冷、脘腹胀痛、得热则舒、妇女带下清稀、腰背痠重、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沉迟缓弱。治当以温阳补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