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
疝之俗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见素问遗篇条。
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故称。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少阴经病
古病名。又名传尸。《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传尸,亦名转注。”详转疰、传尸条。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为感受风寒暑湿之气而致的病证。即春伤风,夏伤暑,秋伤湿,冬伤寒。此四时之正气病。小儿失其调理,尤易感之,嫩弱之故。治法与大人同,但剂应小。参见四时感冒条。
同肾志恐。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