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篇名。胀病有五脏胀和六腑胀。此外尚有脉胀、肤胀之分。本篇讨论了这些胀病的发生机制、证候特征,诊断和治法,故名。
小儿推拿方法名。由喉部向下推至中脘穴,用治呕吐等症。《厘正按摩要术》:“推胃脘,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脘往上推,则吐。均顷蘸汤。”
见《伤寒论》。即蜜煎导,见该条。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鲜皮之别名,详该条。
气耗,精气耗损。指劳累过度而气喘、汗出,使精气耗损,出现倦怠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石室秘录》卷六方。水蛭(炒黑,研末)、雷丸、红花、枳实、白芍药、牛膝各三钱,当归二两,桃仁(去皮尖,捣)四十粒。水煎服。治血臌。
经穴别名。《医学入门》:“精宫,专主梦遗,十四椎下各开3寸。”所指即志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