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指甲草

猜你喜欢

  • 应候

    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有应。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谓之应候。可用针挑破小疮,以泄其毒。疔疮有应候者易治;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亦称无应。其毒甚,难治。

  • 丁点白

    【介绍】:见丁瓒条。

  • 针灸体位

    指针灸治疗时患者身体应采取的姿势。通常分为坐位和卧位两种。坐位又可分为仰靠式(适用于头面、颈前和胸部),伏案式(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和侧靠式(适用于耳侧、口颊和耳部);卧位又可分为仰卧(除下肢后侧

  • 天池

    ①经穴名。代号PC1。出《灵枢·本输》。别名天会。属手厥阴心包经。手足厥阴、少阳之会。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当乳头外侧1寸处。另说“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乳后一寸,下五分”

  • 蕨鸡根

    见《分类草药性》。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 寒热错杂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参见各条。

  • 肉枣

    见《本草纲目》。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 乳齿

    小儿的牙齿,相当于正常幼儿7~8岁前长出来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乳齿逐步脱落,更换为久齿。

  • 胆热多睡

    证名。又称胆实多卧。《太平圣惠方》卷三:“夫胆热多睡者,由荣卫气涩,阴阳不和,胸膈多痰,脏腑壅滞,致使精神昏浊,昼夜耽眠。此肾积热不除,肝胆气实,故令多睡也。”治宜清胆泄热,化痰醒神,如羚羊角散、茯神

  • 枳桔二陈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枳壳(麸炒)、桔梗、陈皮、姜半夏、茯苓、炙甘草。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停饮乳,胸膈膨满,呕吐痰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