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搓法

搓法

刺法。指入针后,以拇食两指持住针柄,如搓线状朝一个方向捻转的方法。《针经指南》:“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依前转法,以为搓也。”有的搓法掺以提插,区分寒热。如《针灸问对》:“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久,故曰搓以使气。”本法有促针感产生和加强针感的作用。但单向捻转数不宜过多,否则针身容易为肌肉组织缠住,发生滞针折针等异常情况。②推拿手法名。见《饮膳正要·养生避忌》。用两手掌面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搓揉。《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搓以转之,谓两手相合而交转以相搓也。或两指合搓,或两手合搓,各极运动之妙,是从摩法生出者。”本法常用于四肢及胁肋部。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猜你喜欢

  • 惠民药局大使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参见惠民药局条。

  • 天花

    见清·袁句《天花精言》。即痘疮。详该条。

  • 玉苏子

    见《中药志》。为白苏子之别名,详该条。

  • 针灸要旨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 火郁发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火郁,指热邪郁而内伏;发,发泄、发散。如温热邪至气分,症见身热、心烦,口渴无汗,舌苔粗黄,须辛凉透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

  • 怪脉

    生命垂危时所出现的特殊脉象。详七怪脉、十怪脉条。

  • 推胃脘

    小儿推拿方法名。由喉部向下推至中脘穴,用治呕吐等症。《厘正按摩要术》:“推胃脘,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脘往上推,则吐。均顷蘸汤。”

  • 本经疏证

    药物学著作。12卷。附《本经续疏》6卷,《本经序疏要》8卷。清·邹澍撰。刊于1832年。本书以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医方中药物配伍的理论来注疏《神农本草经》。其中《疏证》载药物173种,《续

  • 小泽兰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泽兰二两六铢,当归、甘草各一两十八铢,川芎、柏子仁、防风、茯苓各一两,白芷、川椒、藁本、细辛、白术、桂心、芜荑、人参、食茱萸、厚朴各十八铢,石膏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 补肾阳

    详补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