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旋耳疮

旋耳疮

病名。指发生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状如刀割,缠绵难愈。多见于小儿。治宜清热除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外用穿粉散解毒麻油调搽。亦可用黄连、枯矾各等份研末敷之。即外耳湿疹

猜你喜欢

  • 四叶莲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倪涵初治疟第四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久疟全消方。威灵仙、醋莪术、炒麦芽各一两,何首乌二两,狗脊八钱,青蒿子、铅丹、山甲珠、醋鳖甲各五钱。为细末,用山药粉、饴糖各一两,水糊为丸,每服二至三钱,

  • 足厥阴脉

    经脉名。即足厥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厥阴脉:系于足大指(丛)毛之上,乘足〔跗上廉〕,去内腂(踝)一寸,上腂(踝)五寸,而〔出大(太)阴之后〕,上出鱼股内廉,触少腹,大渍(眦)旁。是动则〔病:丈〕夫

  • 土生地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石祁蛇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 阴中之至阴

    指脾。《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谓以腹背二者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具在于腹,如以三脏分阴阳,则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 再逆

    指治疗上再次犯差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 南大戟

    见《本草纲目》。即红大戟,详该条。

  • 勿听子

    【介绍】:见熊宗立条。

  • 季冬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少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十二月之时,故名之曰季冬痹也。”详手少阴经筋病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