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厥

暑厥

病证名。常见于重症中暑。①指夏月猝然倒仆,昏不知人。《医学传灯》卷上:“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谓之暑厥。当分阴阳二证。阳证,脉来洪数无力,身热汗出,谓之阳厥,此因暑食伤脾,食多而热亦多,宜用连芍调中汤,或辰砂六一散,先治其热,俟其人事清白,再看食之多寡调治。……至于脉来沉细无力,肌肤不热,曾食生冷瓜果,谓之寒厥,宜用厚朴温中汤治之。”②指中暑昏迷手足厥冷者。见《时病论·中暑》。证见忽然闷倒,昏不知人,手足逆冷,躯热汗微,气喘不语,牙关微紧,亦或口开,状若中风,脉洪濡或滑数者,治宜苏合香丸来复丹研灌,或以蒜水灌之,俟稍醒后用却暑调元之剂。参见暑病条。

猜你喜欢

  • 神济

    【介绍】: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住普宁寺,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

  • 四蕊三角瓣花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

  • 络郄

    【介绍】:见络却条。

  • 惊振翳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惊振内障。详该条。

  • 尚药局书吏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 喜饶仁钦

    【介绍】:明初藏医学家。西藏达仓人。精通梵、藏文。亦精佛教哲学。著有《医疗发展史》、《医学通义》等。其著述对藏医界颇有影响。尤对脑、肠的生理功能论述颇深。如曰脑:“五官六神依其明,……故称其为脑。”曰

  • 舌苔薄

    薄白主表,或偏于正虚;由薄变厚,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舌淡红、薄白苔,见于健康人或风寒表证,舌淡白而苔薄白,主阳虚,气血两虚等。《辨舌指南》:“苔薄者,表邪初见;苔厚者,里滞已深。”

  • 上关

    ①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关。详该条。②经穴名。代号GB3出《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位于面部,颧弓上缘,距耳廓前缘约1寸处。与下关相

  • 胃气实热

    又名胃实热。①指小儿胃气充盛,感受热邪,邪与气相搏,充斥阳明,则成实热。症见发热而饮水作渴,喜冷饮食。治宜清泻胃热,用泻黄散。②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小儿药证直诀》)。③小儿气血旺盛,发热引饮,

  • 关节

    ①解剖部位名。即骨与骨相接之处。凡能伸屈旋转活动的,称为活动关节,如肩、肘关节等;不能伸屈旋转活动的,为不动关节,如腰骶、骶尾等关节之类。②指疮病势发展的时日顺序。《外科正宗》卷一:“关节者,阳疮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