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南
【介绍】:
见曹颖甫条。
【介绍】:
见曹颖甫条。
病名。见《银海精微》。即鸡冠蚬肉,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证名。外肾,即睾丸。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又称两丸冷。《证治准绳》:“两外肾冷,两髀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宜柴胡胜湿汤。”参见两丸冷条。
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详君臣佐使条。
病名。系指由阴亏而虚火上灼咽喉,致咽喉疼痛,腐烂色白者。《喉症指南》:“痨证白喉,脉沉细而数,按之无力,由阴虚火燥所致,非时疫白喉证也。其证咽喉痛极,而水米难下,渐至朽烂,形容枯稿,面目憔悴,宜用郑氏
即出血。指离经之血,溢于体外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诸血溢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得热则流溢,随气而上。自鼻出者为鼽衄。从口出者多则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而下者,则为便血。渗于小肠而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又名鼻疳、鼻疳蚀、鼻疮、鼻、疳鼻等。小儿多患。多因肺胃积热,或由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所致。本症以鼻下两旁生疮,赤痒,或连唇生疮,渗液浸淫、糜烂为主,甚而波及鼻孔;间或伴有
腰痛之一。又称痰注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详痰注腰痛条。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见《四川中药志》。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