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真脉。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即无胃、神、根的脉,可见于疾病的危重阶段。《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卤地菊之别名,详该条。
①即外治法。详该条。②同外取。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新生儿调护方法之一。小儿初生拭净口中恶血后,用药物内服,以去腹中恶物、脐粪,解胎中蕴积热毒。《千金要方》有甘草法等;李东垣用淡豆豉一味煎汤,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气。《证治准绳·幼科》分甘
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治法。同补法。详该条。
证名。属中风症状之一。《类证治裁》卷一:“唇缓舌强者,解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