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崇原集说

本草崇原集说

药物学著作。3卷。清·仲学辂撰。1910年刊行。本书是在《本草崇原》一书基础上增补校订而成。增补的内容主要选自《本草经读》、《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以及《医学真传》、《侣山堂类辨》等书,均标明出处,附加按语,但未新增药品,此外还对《本草崇原》一书的某些文字进行了删定。

猜你喜欢

  • 暴惊

    病证名。小儿突然发惊、啼哭,形气欲脱者,多由小儿气怯,猝见生人,异物,或闻大声巨响,以致精神闷乱,气逆痰聚而致。治以镇惊安神为主,如秘旨安神丸。

  • 朱丹溪

    【介绍】:见朱震亨条。

  • 新镌医论

    见肯堂医论条。

  • 赤膜下垂

    眼科病证。出《银海精微》。又名垂帘翳、垂帘膜、赤脉下垂。多由肺肝风热,脉络壅滞或椒疮失治所致。初起,黑睛上缘轮白之际有细小血丝,似帘垂向黑睛,血丝渐次向下延伸,变宽增厚,掩盖瞳神。赤丝尽头常有细小星翳

  • 五汁膏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薄荷、贝母、牡丹皮、阿胶、茯苓、犀角、羚羊角、梨汁、藕汁、蔗汁、人乳、莱菔汁。前十味以水先煎取汁,入余药再熬,后入蜜二两,隔水炖半日成膏服。治真

  • 微黄苔

    苔色微黄而滑,是风邪化热,尚未伤津,仍可清热透表;微黄而干,是邪已入里,如大便秘结,热已伤津,法当清里,不宜发汗。

  • 目肿胀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为多种眼病常见的证候。包括胞睑肿胀,白睛肿胀,目珠周围肿胀等。参见有关条。

  • 太医院通事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 二合

    经脉的表里关系组合。出《灵枢·经别》。指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相合而言。

  • 神清散

    ①《卫生宝鉴》卷九方。檀香、人参、羌活、防风各十两,薄荷、荆芥穗、甘草各二两,石膏四十两,细辛五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治头昏目眩,脑痛耳鸣,鼻塞声重。②《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黄芩、蝉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