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与生平不详。撰有《简验方》1卷,已佚。
【介绍】:清末医家。字晓五,号维正,又号晓邬,自称折肱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撰有《医学薪传》、《饲鹤亭集方》(以上又合称《吴兴凌氏二种》,1892年刊行)、《外科方外奇方》、《凌临灵方》;另增订
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
苔白而质深红之舌象。为湿浊遏阻膈间,营分热邪伏而不能外透之候。多见于瘟疫病,治宜先辛开苦降以泄其湿,再用苦辛甘凉从里透外,气化津布,热随汗解(见《外感温热篇》)。
流注病的一种。又称髂窝流注。常发于髂窝部肌肉深处。初起患侧拘挛不适,渐而伸屈受限,强伸则剧痛,于髂窝部可触到肿块,成脓后有波动感,皮色不变,全身可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微汗,少食倦怠,由于患者多屈曲患肢
出《本草图经》。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腋痈,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即苍耳子,详该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