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医心方》。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
通阳虚。一般指气虚或命门火衰,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倦怠、气短、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注解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所指为阳虚表气不固的脉象。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本草括要诗》3卷、《藏府通元赋》1卷。
儿科著作。40卷。宋·刘昉撰。刊于1132年。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卷1~3为综述部分,包括求子、方书叙例、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卷4~5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卷6为先天疾病;卷7~1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严子成条。
七情之一。思虑。《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思虑过度可致气机郁结,甚而伤及脾的运化功能。《素问·举痛论》:“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即疫疠之气。见疠、戾气各条。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山枝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