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次层润药

猜你喜欢

  • 阴包

    经穴名。代号LR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踝上4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一说“在股内廉膝上三寸,横直阴市”(《针灸集成》)。布有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深层外侧有股

  • 橘子叶

    见《滇南本草》。即橘叶,详该条。

  • 子啼

    见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子鸣、儿啼、腹啼、鸣胎、胎哭、腹哭钟鸣、钟鸣。指孕妇因气虚,或胎热不安,以致腹中有声如钟鸣者。

  • 陈素庵

    【介绍】:见陈沂条。

  • 药味别名录及续录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

  • 席疮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五。又名印疮、褥疮。指久着席褥,受压部位出现的溃疡。由久病气血亏损,气不能运血以营养肌肤,加之局部受压摩擦染毒而成。初起患处呈现紫斑,继而皮肤破损,逐渐坏死溃烂,腐肉脱落,形

  • 半产腹痛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腹痛。参见产后腹痛条。

  • 平剂

    指性味平和的方剂。

  • 肉疽

    病名。泛指阴疽。《灵枢·利节真邪》:“有此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 骨羡疮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六。由风热郁滞肌肤所致。其症生于背部神堂穴、膈关及膈俞穴处。初起皮肤瘙痒剧烈,继起燎浆水泡,搔破后溃烂见骨。治宜托里解毒。内服加味补血汤,外敷太极黑铅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