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①(píng)。①指正常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春胃微弦曰平。”《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②指气血平和、饱满,阴阳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
见《本草纲目》。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即病邪。《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参见邪条。
病名。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通睛(整个眼珠)突然凸出眶外,非鱼睛(鱼睛不夜症)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究竟皆水衰精败,脉络焦脆,邪火亢害,内无从泄,则上走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子厚。江苏江阴县人。家中七代世医,传到他时,医名更著。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被官方征到军队中治疗流行病。著有《方脉统宗》一书,已佚。
见天冲条。
五癫之一。指突然失去意识,不久即苏之症。《诸病源候论》卷二:“阳癫,发如死人,遗尿,食顷乃解。”参见癫、五癫、痫条。
生命垂危时出现的十种异常脉象。见《世医得效方》。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偃刀脉、转豆脉、麻促脉等十种。详各条。这些脉象,多为脏气将绝、胃气枯竭之候。
病名。指痢疾之由肠胃蕴热而致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时病论》卷三:“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盖热痢之为病,脉滑数而有力,里急后重